第十二週心得,整個大遲到。

 

其實十二週已經結束兩星期了,但基於想要有始有終的態度,再怎麼晚且這系列再怎麼人氣低迷,還是要寫一下。說實在話,我也很好奇會看這系列的人是哪些?敢問諸位是認真魔人嗎?

 

亞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,這星期討論的是很妙的主題,羞恥心與犯罪率關係理論。老實說這個理論有待商榷,雖然有些論點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,但仔細想一下,好像在真實世界中無法運作。我就大概講一下這個論點吧!作者拿日本社會和西方社會來做比較,日本人從小的教育就是,你一個人犯錯,全體人都受到你的影響,你的一點小錯帶給大家莫大的不便,所以日本小朋友如果在班級裡面犯了什麼錯,例如打了另外一個小朋友,不但要和全班道歉,動手打人小朋友的家長,還要去被打的小朋友家,和他們的家長鞠躬道歉。作者說,這種舉動讓小朋友不敢再犯錯,因為害自己所愛的人蒙羞,這種愛和責任感深深地影響他們日後的一舉一動,於是乎,日本的犯罪率很低。另一方面,日本人並不會因為一個人犯錯,就使他汙名化,他們認為這是一個正常人不小心出現偏差行為,只要他誠心道歉仍然是這社會的一份子。而西方呢,一個人做錯事情後,他需要為他的行為全權負責,通常人們一旦犯罪,很難再被社會所接受。這裡點出了一句名言日本人的羞恥心和西方人的罪惡感!日本人做錯事情覺得很羞恥,是源自於有人知道你幹了哪些壞事,在意的是他人眼光,而西方人則是有罪惡感,我想是對於上帝吧。

 

基本上的論證就是這樣,羞恥心越重,越會避免犯罪的行為。看完這樣的解說我整個Bxxxsxxx都快講出來,哈哈,雖然有些觀點並沒有錯,聽起來也很美好,或許數據也的確顯示日本犯罪率較低,但我無法認同這之間的必然關連性。我不相信日本人不會將罪犯汙名化,也不相信他們真的不會把犯過罪的人貼上標籤,雖然日本人的集體主義和西方人的個人主義的確會影響人的行為,但我覺得作者過份美化日本社會,他更說,日本人因為用道歉的方式,讓加害者受害者雙方都感到釋懷,很多時候根本也不用告上法院,事情就解決了。回溯至前幾週日本人的法院制度,很多人擺明就是因為太貴又耗時所以去調解機構,反正結果都是一樣可以拿到賠償金。這種時候,真不知道是自我利益在第一位還是文化影響?我把這論證講給大西瓜聽,他的結論是,這作者真的在講日本嗎?如果是真的,我住了二十幾年住假的啊!

 

西方人想像中的日本,本週的主題是西方人眼中的otaku,也就是御宅族啦。Otaku這個詞可不是這幾年才有的,大概在1987年左右就出現在日本,只是以往一直以有點負面的形象存在,所以人們也比較少拿到檯面來討論。後來因為日本動畫、漫畫開始風靡歐美,西方人才對於otaku有了另一種認識,又或者說,另外一種解讀吧!許多人解讀為某某專家,你可以是電車otaku,連電車時刻表都會背,軌道幾米不同你都知道,也可以是電腦otaku,不管電腦大小疑難雜症你都研究有加……當然最多的還是研究電動電玩漫畫動畫的御宅族。文章提到幾個點,西方人對otaku的印象大多是和高科技相關,我想這是因為日本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個高科技發展國家吧!西方人對otaku的形象,是持正面態度的,就連大學的教授專門研究某種學問,你也可以稱他們是otaku。反過來看日本,原先是設定於非常陰沉的一群人,他們和這個現實社會的連結並不完善,通常是無法正常順利與他人溝通的人,慣於待在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且日本曾經發生一起女童分屍案,警察去蒐犯人的住宅時,發現他是不折不扣的otaku,蒐集許多女童的漫畫動畫等等,這也使otaku這個詞與變態有所連結。但隨著otaku這個詞全球化,被廣泛的運用,現在許多人自稱otaku是以一種驕傲的口吻,otaku的地位也就這樣提升了。

 

在這邊順帶一提,以前大西瓜告訴我,「御宅族」和「自宅警備員」是不同的,大家不要搞混了,現在所說的御宅族是有特別一項專長的人,而自宅警備員是可能一星期都可以步踏出房間門口半步,吃喝拉撒都在房間解決,家人送飯到他房門口的那種人喔。天啊我發現我們的話題都是繞著這些在打轉。

 

 

亞洲的現代風格,很好笑、很扯,老師說因為下星期要交報告啊!這星期就放假,大家在家寫報告,加油喔!我們上一堂兩小時的課要台幣六千五百元老師因為自己的懶惰,就說放假,唉,他們錢真的太好賺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念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